ENGLISH
EN

盘古智库举办“碳中和: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千载难逢,对策-碳金融!”专题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31日 阅读数:0

5月30日,盘古智库举办“碳中和: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千载难逢,对策-碳金融!”专题分享会,邀请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总经理梅德文就中国碳中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完善中国碳中和市场体系作主题分享。



目前,碳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国际市场碳金融规模已达1419亿美元。中国碳金融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北京、上海、天津和深圳已成立环境交易所,但是业务单一,还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交易平台。此外,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场尚未充分开展,金融机构尚未充分形成解决环境问题的发展思路,碳交易和碳金融产品开发也存在法律体系欠缺、监管和核查制度不完备等问题,与欧美有相当差距。


在此背景下,会议就中国碳中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碳市场的定价问题、完善中国碳市场定价机制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会议由盘古智库秘书长周晓光主持。



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在致辞中表示,抓住“碳”领域的先机对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仅要在新能源技术和应用场景领域不断创新,还要不断完善我国“碳金融”体系。“双碳”目标的实现要群策群力,要集中政策、技术等各方力量,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11122103204


梅德文表示,中国碳中和面临发展和减排的两难。在宏观层面,碳中和时代可能形成新的宏观经济的不可能三角:中高速增长、绿色供应和物价稳定。如果既要保持高速增长,还要保持绿色供应,同时实现物价稳定,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选择。在能源层面,能源的不可能三角是价格低廉、稳定供给和清洁环保。目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以及大量的碳排放对同时兼顾能源的成本、安全和绿色也是一个复杂、矛盾的选择。在金融层面,中国目前碳排放排名第一,实现碳达峰的人均GDP标准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这些现实都对中国的经济效率、能源效率、金融效率提出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碳中和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认为,目前是以风光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众所周知,每一次全球工业革命都会开启一次技术长周期的经济增长,大概60-100年。中国已经具备了世界上最大的风光新能源生产体系,装机总量世界第一(风光新能源总装机5.34亿千瓦);有独步天下的特高压电网,且新能源汽车发展与储能产业突飞猛进,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蝉联世界第一,累计销售550万辆(信息源自工信部肖亚庆部长),另外,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2020年存量为12万亿人民币)与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场(40亿吨配额总量)。也许,我们可以借鉴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交通、金融货币协同发展的模式(煤+铁路+英镑,石油+汽车+美元),采取风光新能源+电动车+碳市场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抓住这千载难逢的碳中和机遇。


此外,梅德文还提到,中国目前较低的碳价难以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中国要形成有效性、流动性、稳定性且具备广度、深度与弹性的碳市场,需要在“立法”、“量化”和“定价”三方面有所作为。首先需要严格立法,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其次需要严谨量化,建立更加透明科学的数据技术支撑体系;最后需要严肃定价,建立更加多元化、规模化的参与主体,更加市场化、金融化的产品和更加透明化和包容的监督。



主题分享后,与会专家还就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双碳实现路径、科技助力双碳、企业转型生存、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等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交流。


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助理、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华林,中国民生银行总行公司业务总监马琳,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盘古智库数字经济研究院秘书长葛颀,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广播电视台播音部主任孙维,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世界经合组织区块链专委会委员、北京计算机学会数字经济专委会委员王娟,盘古智库研究员黄锦堂,上海鑫润和投资运营总监张伟,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执行秘书长王岳等参加此次研讨会。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