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N

梁春晓:新型养老服务形态涌现 突破现有养老服务框架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8日 阅读数:0

梁春晓

盘古智库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苇草智酷联合创始人

如何促进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是对于老龄化、老龄社会和养老服务都十分重要且无法回避的问题。朱会长的报告基于多年来数以百计的案例调研和深入研究,有政策,有概念,有思考,也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首先,居家、社区与机构这三种类型的养老服务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在过去不同历史阶段,各自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也不一样,比如养老机构的地位,有时是支撑,有时则是补充。


其次是三者如何协调或融合。目前看来,很难简单沿用居家、社区与机构的框架来定义、区分和框定现有的养老服务,比如近年来大量涌现的养老社区,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形成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一体化模式。在许多养老社区,老年人以居家状态生活,同时又能享受到充分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因此,不断涌现的诸如此类的新型养老服务形态,正在超出或突破原有的三分法框架。


第三,对“9073”或“9064”格局要重新思考。比如“9073”是指90%的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居家养老方式,但事实上绝大部分老年人并没有太多养老服务的需求,愿意为其支付的养老服务更少,真正有刚性养老服务需求的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大约2.4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约4000万,差不多八成健康、活力老年人被笼统地划分为养老服务对象,吸引和享受了许多社会公共资源的投放,这既不必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群体的养老服务资源,导致真正需要社会公共资源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资源不足。因此,如何调整和优化公共政策,更加有效地投放和配置用于养老服务的社会公共资源,非常值得探讨、研究和改进。


最后,随着人类健康条件的不断改善和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从退休到失能半失能的活力老龄期、健康老龄期越来越长,普遍拥有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第三人生”。对于处在“第三人生”的活力和健康老年人,更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延续、激活和释放,积极创造人生和社会价值,而不是被动、消极养老,单纯消耗,这同样涉及对延续多年的“9073”或“9064”格局的重新思考和改进。


标签
老龄社会
分享至

梁春晓

盘古智库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苇草智酷联合创始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