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N

梁春晓:以社会创新推动和适应老龄社会转型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8日 阅读数:0

梁春晓

盘古智库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苇草智酷联合创始人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中,创新和人口老龄化都成为了热门话题。老龄社会30人论坛和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都是2018年4月份成立的,快三年了。大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关注开始爆发式升温,各种合作也纷至沓来,目前同时展开了六七条线的合作,而且还在持续增加,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宽。


社会创新往往出现在一个社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发生重大变动之时,比如老龄社会30人论坛轮值主席原新教授提到的制度创新,即原有制度开始不适应这种重大变动时,就必须要以制度创新的方式来应对。


如今大家习以为常的许多社会制度安排,比如退休、养老金、社保和幼儿园等都是150年到200年前于欧洲工业革命时发生的社会创新。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必须要以社会创新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挑战。过去四十多年,有多个重大变革影响着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发展。


一是制度创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制度创新遍及市场化、国际化、城市化等多个方面。以制度为驱动力的社会创新导致了许多新社会主体的涌现,旧的社会主体消失,比如个体户、民营经济的涌现,以及人民公社的消失。


二是技术创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推动力量,大量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以及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的各类服务形态与产品随之出现。


三是人的突变。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开始成为全民关注的大事。但仅仅五到十年前,恐怕只有原新教授这样的人口学者比较关注人口老龄化,很多人认为只有当自己老了,老龄化才跟我有关系。现在呢,不少年轻人比老年人还关心老龄化,尤其是80后,很多年轻人在关注养老金和退休制度的变化。确实,老龄社会的到来与每个人都有极大的关系,这不仅是老年人的事,更不仅是老年人养老的事。


大约一百年前,养老大都是通过大家庭或家族解决的,后来大家庭解体为小家庭,现在小家庭又进一步解体。未来很多人会处于单身、独居等比较离散的状态,这意味着延续上千年的基于大家庭或家族的养老体系开始失效。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9073”服务体系需要被重新审视。90%老年人能够居家养老的前提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还存在,而现实是家庭正在快速解体,上一代人可能是一个小家庭,有不止一个孩子,现在可能是只有一个孩子,未来很多人可能没有孩子。这种趋势之下,居家养老会如何得以存在和延续,是否会受到越来越大的的挑战,以及如何催生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等问题,都是亟待研究、尝试和创新的方向。


与其他老龄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首要特点是“超级老龄化”,即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早阶段和超稳结构,一直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都会很高。其次是“复杂老龄化”,即我国老龄化的与城市化、数字化进程几乎同步而且共振,导致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比如被老龄化与数字化同步共振强化的“代际数字鸿沟”。三是“新型老龄化”,由于以上以及其他各种原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和路径必定与其他老龄化国家不同。在制度、技术以及人的突变的推动下,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拉动社会创新,一个是老龄社会基础设施,比如居家、社区、公共设施等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再一个是工业时代的社会保障体系适应于年轻社会和工业社会,但在数字社会和老龄社会的合理性则需要重新审视和变革。此外还有延迟退休、劳动力、生命关怀等诸多问题,这些都会拉动社会创新,催生新的社会主体、社会关系以及新的社会形态等,通过市场、政府和社会的破圈与融合来推动大规模社会创新。


研讨会专门邀请了致力于社会创新、社会创业的社创之星机构发起人陈迎炜和宏亮,报告中的283个案例有不少就来自于社创之星的发现和推荐。这些年,在有关社会创新、社会创业的推动与交流中,逐步总结形成了很有启示的“四个现”。一是涌现,即社会创新、社会创业是一个自然涌现的过程,很难特意规划和设计,应该形成比较开放开明的环境,鼓励或允许大家尝试、创新和涌现。二是发现,社创之星、银杏基金等都在做发现社会创新的工作,近两三年来,我们一直通过调研、交流和媒体等各种方式致力于发现老龄社会领域的社会创新。三是展现,将自我涌现和被发现的社会创新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受到启发。四是实现,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个实现社会创新,推动社会通过创新方式应对和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问题。

标签
老龄社会
分享至

梁春晓

盘古智库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苇草智酷联合创始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