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N

盘古智库“2021年度十大国际新闻”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0日 阅读数:0

2021年即将结束。岁末盘点,世界变局继续深化。人类在竞争与合作、撕裂与团结、沉沦与抗击、保守与创新的矛盾中艰难前行,路上虽然充满波折动荡,但也富含希望。这注定仍是过渡性质的一年,但人们已在经历更多实务和精神层面上的开启。为了帮助大家看清当下,面向未来有更好的准备,盘古智库依照建库以来的传统,于岁末组织专家学者推荐30项候选事件,在此基础上举办了“2021年度十大国际新闻”投票。

 

最终,经过3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智库友人投票和核心小组再评议,以下十条确定为盘古智库“2021年度十大国际新闻”。

 

01

美国发生“占领国会山”运动 ,拜登政府在动荡中上台。

 

2020年美国大选结束后,谋求连任的特朗普拒绝认输,连续释放信号鼓动支持者“华盛顿见”。

 

2021年1月6日,数百名示威者涌入华盛顿特区,暴力冲击美国国会大厦,向正在认证大选结果的国会联席会议施压,有示威者甚至闯进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的办公室。冲突事件导致认证会议中断,华盛顿特区派出2700名陆空国民警卫队人员到场维护秩序,拜登发表讲话将冲突定性为“叛乱”。此次事件前,国会山被暴力攻占在美国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那就是1814年8月英国军队袭击并烧毁美国国会大厦。此次事件平息后,得以恢复的国会联席会会议立即认证拜登当选第46任美国总统。

 

1月7日起,特朗普陆续被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封号。1月11日,民主党议员以特朗普“煽动暴力”“破坏权力和平移交程序”为由发起对他的弹劾,尽管最终不了了之,但使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任期内两度遭弹劾的总统。

 

1月20日,拜登在严密保护下宣誓就职。事件对美国的国家形象和民主选举制度的严肃性造成巨大冲击。拜登视“治愈”美国国内创伤为己任,但美国内外诸多矛盾异常深重,国内党争激烈程度更已跨过政治运行所能容忍的红线,其执政之路注定不会顺遂。

 

02

美国召开三大峰会,加剧全球体系裂解压力。


2021年,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召开了三次大型峰会:

 

一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峰会,分别在3月12日和9月24日举办了线上、线下两场。一直以来,美国企图在“印太”地区打造一个针对中国的灵活任务型的“小北约”,QUAD提供了框架基础。

 

二是10月31日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由拜登总统发起并主持的“全球供应链弹性峰会”。除美国外,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墨西哥、意大利、韩国、荷兰、新加坡、西班牙、英国、刚果(金)和欧盟领导人参加。拜登和与会的14个国家领导人及欧盟领导人同意就近期供应链中断问题促成更大范围的国际合作。

 

三是12月9日举办的“民主峰会”,美国通过视频形式举办所谓“世界领导人民主峰会”。会议主题聚焦反对所谓“威权”主义、腐败和保护人权。

 

三场峰会都将中国排除在外,针对中国的意味明显。在疫情肆虐全球的今天,世界需要的不是挑动分裂和对抗的“峰会”,而是在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基础上加强团结合作,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携手应对共同挑战。

 

03

拜登政府进行对华政策审议,中美元首视频会晤释放稳定关系信号。

 

2021年全年,拜登政府都在重审美国的对华政策。这场审议预置了“长期且激烈的战略竞争”基调,明确了要通过对华竞争重振美国实力和全球领导力的目标。这场审议从开始阶段便扬起价值观旗号,与美国的盟友伙伴进行政策协调,试图构建遏制中国的“统一阵线”。这场审议也突出了科技围堵、军事竞赛、意识形态较量等方面的内容,企图通过推动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在台湾问题上将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空心化等手段,压制中国的发展、挑动中国的矛盾、分散中国的精力。

 

然而,在与美方的有限沟通中,美国眼中的“头号对手”展现出平视、不屈、斗争的姿态,明确反对以“竞争”界定中美关系,针对美方损害中国尊严和利益的行径实施坚决的反制措施,迫使拜登政府降低对抗性,强调不打“新冷战”、不起冲突、不寻求全面脱钩、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希望为美中关系设立“护栏”,并采取了释放孟晚舟回国等展现缓和姿态的措施。

 

11月16日,中美两国元首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新时期中美相处应坚持的三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强调中美是两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要把稳舵,使两艘巨轮迎着风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关于台湾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04

新冠疫情继续肆虐,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国际社会展现出韧性。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以來,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超2.7亿,死亡人数超531万。

 

目前,全球已经研制出多种疫苗,接种人数不断增长,特效药研发也取得重要进展,但病毒不断变异,德尔塔、奥密克戎等新型毒株层出不穷,许多国家的防疫模式在“与病毒共存”和“收紧管控”之间摇摆,全球防疫抗疫的长期化恐怕是大趋势。

 

在此背景下,全球复苏面临巨大的挑战,不同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体现出高度的分化和不均衡性,供应链拥堵的问题十分严重。截至2021年上半年,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美两国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增长路径,其他经济体的产出水平仍未达到疫情前的峰值。由于为应对疫情多国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加上供应链不稳造成的干扰,全球通胀压力明显上升。2021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和英国央行等在收紧货币政策问题上采取更加鹰派的立场,但欧洲和日本央行立场仍很谨慎,不少新兴经济体则开始加息。

 

尽管如此,国际社会仍展现出发展的韧性,恢复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号角已经吹响,两个显著事例是:延后一年的东京奥运会终于成功举办,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修改后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彰显人类共同战胜困难的意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签署方内部进行审批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即将在多国落地生效,代表着不同区域在经济全球化低迷期重振自由贸易、追求更高合作水平的愿景。

 

05

美国从阿富汗仓惶撤军,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加速推进。

 

2021年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驻阿富汗美军将从5月1日开始有序撤离,9月11日前完全撤出。此后,阿富汗安全形势急转直下,塔利班攻城掠地,美国一手扶持的政府军丢盔弃甲。8月15日塔利班控制首都喀布尔后,美国撤离速度加快,用军机接回在阿公民和亲美人员,无数人涌向喀布尔机场,机场秩序混乱,“西贡时刻”在喀布尔机场再现。8月30日,美国宣布完成自阿富汗撤军。

 

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在这场历时20年的“最长战争”中,2000多名美方人员死亡,上万亿美元经费被豪置。美国出兵不义,战略目标混乱,最终使这场战争演变成一场令世界最强国蒙羞的“大溃逃”,宣告了美国恣意干涉他国内政移植民主行为模式的破产。不过,美国通过卸掉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包袱(伊拉克总理卡迪米12月29日宣布,美国领导的国际联合部队已全部撤出伊拉克)加快了其全球战略东移的进程,战略资源加紧向“印太”地区集中,拜登明言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

 

06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全球能源产业迎来新变局。

 

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13日,已经延后一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

 

COP26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后召开的首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期待各方尤其是发达国家能够真正落实减排承诺,共同行动以有效应对气变带来的危机。大会达成的《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对于维护多边主义、聚焦《巴黎协定》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将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征程。在发展中国家长期关切的适应、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大会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留有遗憾和不足。可再生能源在海外能源投资项目中占比逐渐增加,将是一个必然和长期的趋势。对于我国来说,应抓住机遇,依托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把握住全球低碳转型趋势,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07

默克尔卸去总理职务,德国内外政策走向引关注。

 

2021年10月26日,德国总统施坦因迈尔正式接受默克尔的辞呈,解除了她已担任近16年的总理职务,默克尔由此成为德国历史上任期第二长的总理。施坦因迈尔赞扬默克尔缔造了“德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之一”。

 

自默克尔2005年担任总理以来,德国失业率从高于11%降至5%,人均GDP提高42.6%;国家财政盈余充沛,民众生活富裕程度提高。默克尔执政期间,领导德国成功渡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15年难民危机、2016年英国脱欧等多重挑战,也被德媒称作“危机总理”。她还率领德国在欧盟事务中发挥重要领导作用,亲手塑造了欧洲今天的形态——“对许多人来说,默克尔不仅是联邦总理,也是欧洲总理”。

 

默克尔奉行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在任期间曾12次访华,是西方访华次数最多的领导人,中德关系稳定处于“黄金时期”。

社民党主席奥拉夫·朔尔茨接替默克尔出任总理(兼财长),他强调将领导政府增强经济,并将对外政策重心继续放在欧洲。朔尔茨主张竞争与合作兼顾的对华关系,似将总体延续默克尔时期的对华政策,但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加剧、全球意识形态斗争回潮的背景下,这一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08

主要太空力量密集取得成就,人类外太空探索经历“大年”。

 

从2021年2月起,我们相继见证阿联酋火星探测器“希望”号成功入轨火星,美国“毅力号”在火星Jezero陨石坑着陆安全着陆,中国“天和”号核心舱被送入预定轨道,美国太空探索公司“星船”SN15高空试飞成功,中国火星车“祝融”号着陆器成功登陆火星,中国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载器首飞成功,美国“帕克”号探测器首次穿越日冕,美国“双小行星变向试验”任务的小行星撞击探测器发射成功,欧美欧合作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发射升空······此外也见证了私人太空旅行事业迈出实际步伐。

 

这些成就使得2021年成为人类外太空探索的“大年”,固然彰显相关国际竞争的激烈程度,但更反映人类探索宇宙的雄心壮志。中国的航天成就尤令世人瞩目。中国的眼里是星辰大海,要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航天强国,为人类和平利用外空发挥引领作用。

 

09

多国达成共识将全球最低税率统一在15%,国际税制迎来新的变革。


2021年10月31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正式宣布支持15%的全球最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并呼吁尽快制定相关细则。

 

在得到G20领导人峰会和包括中国在内136个经济体的背书后,全球最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协议的落地前景更加明朗,OECD预计将继续进行相关细则的研究与设计,以便在2022年推进立法,2023年生效执行。全球最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协议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取得的一项历史性成果,对构建更加公平的国际税收治理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全球税制变革的发生,跨国企业征税的方式和地点将被重新定义,跨国企业不必再面对个别国家高额的税率,但这也在理论上终结了“避税天堂”的存在,因为如果企业在某个国家支付的税率低于最低税率,其母国政府可以将税率增加到商定的最低税率水平。中国决定支持全球最低税率协议,因其有利于维护国家税基安全,也可缩小中国与低税国家之间的税率劣势,增强招商引资能力。

 

10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升级,相互给予坚定支持。

 

2021年,中俄关系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引领下继续高水平发展。

 

两国共同宣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从而承前启后赋予两国关系新动力。两国元首4次会晤通话,更加坚定地相互支持。

 

军事合作紧密,在东海上空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互信进一步增强,向国际社会展示两国携手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决心和行动。经贸关系提质升级,双边贸易额连续第三年超过1000亿美元,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带盟”对接稳步推进,运输互联互通形成格局,科技领域合作更显广阔前景。国际战略协作共识多,共同反对意识形态对立和“新冷战”,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国际公认的国际法,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与完善。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