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察2050:老龄社会大势、转型与对策
制度、技术和人是影响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在老龄化、单身化和人机化等趋势推动下,继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之后,人的突变正在成为影响和决定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向前所未有的老龄社会的大转型正在到来。
放眼当下与未来,我国老龄社会呈现五大趋势:超级老龄化来势凶猛,新生命形态涌现,社群形态多元化,老龄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共振,政府、产业和社会协同应对。
面向2050,我们提出建成全龄包容、多元共享、智能创新的老龄社会总体构想,形成适老化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创新型政务、经济和社会三部门平台,覆盖全面的新型服务体系,以及由多元主体组成的各类社群等四层生态,并由共享化、智能化贯通全局。
从2018年到2050年,我国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的转型将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共识启动期、基础建设期和社会转型期。针对共识启动期和基础建设期的八大挑战,我们提出八项对策。
八大挑战:
1. 基础设施不适应;
2. 劳动力稀缺性提高及经济增长乏力;
3. 养老金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4. 少子化趋势日益严峻;
5. 老龄化冲击下的区域和乡村衰落;
6. 社会服务严重不足;
7. 老龄化新数字鸿沟;
8. 生命、权利与医疗资源悖论凸显。
八项对策:
1. 启动万亿级适老化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2. 释放3亿老龄劳动力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 实施全要素、多支柱、阶梯式养老金制度;
4. 推行生育自由、生育平权和生育福利;
5. 促进多极城市群视角下的区域与城乡均衡;
6. 鼓励以时间银行为代表的互助型社会创新;
7. 倡导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体系;
8. 推动面向未来的生命教育、生前预嘱与缓和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