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N

万喆:一季度财政“账本”亮眼,这个省份如何“号准了脉”?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0日 阅读数:0

万喆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学术委员

近日,31省份陆续发布了一季度财税数据。财政收入是衡量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掂量”当地经济恢复和发展状态的重要指标,通过各地一季度的财政“账本”可以发现,多地恢复性增长态势明显,收入规模已经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浙江、福建、吉林、天津、江苏、山东等11省份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吉林作为前三名中唯一不是沿海的省份,实现了较高速的财政增长,紧随浙江和福建之后。


在大众的印象中,“东三省”一直是个经济发展的“困境”之地,吉林在东三省当中则更因其它省份历史条件较优越,而成为“困境”中的“洼地”。过去谈到吉林,不免让人想到的是,天寒地冻、商业凋敝、人才外流、财政疲弱等。


但事实上,此次财政上的增长亮眼并不是“突如其来”,而是有所延续的。


尽管2020年对全球来说都是艰难的一年,但2020年各项经济发展指标数据出来后,东北三省中吉林的发展形势较好。2020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含农户)均居全国前列、东北首位;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居东北首位;长春市城市辐射强度居东北之首。


在此势头下,2021年一季度,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71.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9%,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3.6%。


可以说,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吉林迈出了较为稳健的一步。而这一步,得来不易。


吉林省过去的问题,是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一个缩影。曾几何时,让人引以为傲的资源优势转变成了资源诅咒。经济转型升级中,“老大哥们”反而被一个转身落在了后面。大型国有企业带来过辉煌,但“大家长作风”也带来了不灵活、不机动、不市场,饱受广大群众和企业的诟病。必须承认,像吉林等省份所面对的问题相当复杂,不止是“推陈出新”,而是在转型过程中要“带陈出新”,不是放弃或抛弃老城市、老企业、“老人”,而是带领引导他们一起迈向新阶段。这个难度,可能还远胜于“白手起家”。


综合来看,吉林的振兴发展有所突破,正是得益于“号准了脉”、找准了切入点,其所主要的“发力”方向是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发展特色产业。


从巩固传统优势行业看,吉林做足了准备,围绕“一主六双”产业空间新布局,在传统行业上求突破和创新,打造万亿级汽车、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旅游产业,千亿级石油化工、医药健康、冶金建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工纺织产业和一批百亿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谋划包装了全省经济合作重点项目500个,投资总额9943.92亿元。工业实现快速增长。一季度,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7%,两年平均增长6.3%。从重点产业看,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4.4%,石化产业增长21.6%,食品产业增长15.0%,医药产业增长35.3%。


从创新发展特色产业看,吉林想尽了办法,开年即赴浙江、广东等地考察学习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签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68个,签约额1807.8亿元。并针对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华润国际汽车城文旅商、中铁东北亚国际会展中心文旅商、新凯河水系综合治理及片区综合开发、启明皓月新型生物瓣膜、新冠疫苗原液试剂生产加工、中铁延吉至长春相关路段PPP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吉林省逐一专班跟进。因此,除了工业增速较高,其服务业恢复性增长势头也明显。一季度,吉林省服务业占GDP比重为59.3%,拉动GDP增长6.6个百分点。各主要行业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9.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9%,住宿和餐饮业增长41.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6%。


当然,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兴行业的促进,都需要落实到营商环境优化上来。吉林这一次是要下真功夫、硬功夫聚焦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出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要倾听企业的声音,持续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更新理念、补上短板,优化服务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加快打造“体制顺、机制活、政策好、审批少、手续简、成本低、服务优、办事畅、效率高”的良好营商环境,要制定管用的政策。


在此形势下,消费需求加速释放。一季度,吉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1%。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长21.8%,两年平均增长5.7%。


中国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复杂多变的,吉林这样的老工业基地是其中一个典型。经济发展要“跑得快”不容易,不“甩包袱”能“跑得快”才是本事。解开思想和机制上“包袱”,让历史“包袱”在市场化过程中渐渐化解,期待吉林在新一轮探索中带来更多的经验和突破。


标签
数字经济与社会治理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