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N

张礼立:谈后城镇化时代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2日 阅读数:0

张礼立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盘古智库数字经济研究院副秘书长,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秘书长

中国正在城镇化发展的后半段,城镇化发展要经营规模和高效率并举,做到水平和质量双提升。我们正进入大城市向大都市发展的新阶段,大都市圈、城市群将成为关键发展载体。也正从空间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变化。未来都市化与数字化的紧密结合时代来临,五个方面是后城镇化发展的核心。


城镇化如何确保可持续性高质量生活?


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特别是在居民收入、劳动生产率和GDP增长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保持工资增长和生产率提升是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双要素。未来超大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中,除了引流人口之外,由于长期吸引年轻人流入是人口结构年轻化和经济活力正向提升的重要基础。光靠简单提高现有最低保障标准,一时尚可,但不可持续。


疫情后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遭遇经济下行趋势重建的严峻挑战,我们一方面要保住疫情控制的卓越成绩的同时,更需要认识到这是促进我们进行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契机。政策的核心便是通过结构性改革,建立竞争中性的经济发展政策,从而鼓励社会资本尽可能深度参与,特别是新基建以及各产业的战略调整,以此最大可能地全面提高全体人员的福利。 


在后城镇化发展中,落到实处的城市新生力量的生活质量的保障体系与具体措施要特别关注企业税收和个人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对企业而言,做为用工单位的主战场,我们从减增值税改为减企业所得税和社保缴费率,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获得感。减企业所得税能直接增加企业利润,让大部分企业税负水平降低,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以刺激企业生产积极性,增加市场供给,特别是惠及民营和中小企业。从居民维度看,通过税收的结构化调整,结构性减税是在减轻企业和个人总体税负的基础上,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获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及水平的保障下,提增消费能力,与增加刺激消费形成正向循环。 


后城镇化时代如何处理老龄化社会以及科技创新力?


根据麦肯锡统计显示,到2030年,多达2.2亿中国劳动者可能因自动化技术的影响而变更职业,有近3.3亿的农民工迫切需要劳动技能的转型,来适应中国的城镇化以及新经济的长期发展。人口变化使人们更加关注人口老龄化人口,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过程中,想让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持续为人类服务项目,就要真正做到人机互动,科技发力,共振老龄化社会。未来,数字贸易的关键技术将推动城市的变化和发展,数字贸易变革的能量ICOT将成为城市的新生命线。其中,IT和CT统称为ICT,以通讯技术、光纤、卫星为主;DT主要是数字科技,即传统意义上的大数据;OT是运营科技,也就是传统产业的概念。现在的5G,特别是5G+与传统产业融合组成了发展的全因素。


在这里过程中,将会造成三个变革。第一,新一代产业的变革将飞速发展;第二,传统公司吸收新技术、发生大变化;最后,消费者日常生活将越发数字化。一般而言,老人基本都留守原籍。城镇化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年轻人的城镇化过程。在年轻人远距离跨省流入大城市或城市聚集区的未来,我们要不断巩固和持续发展现有的发达的高铁, 可以全面实现“常回家看看”的模式。因而如何把应用性、场景性跟当代经济发展挂上钩,在地区性上做出多元化的发展便是我们必须考虑到的问题,由于科技企业愿景与演变是有一个过程的。如何把实用性、场景性科技跟现代经济与产业的运营模式与管理模式创新挂上钩,在区域性上作出差异化的发展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不断加速发展,我们如何做好城市数字化治理,提升资源配置能留,处理好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今后中国大城市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是历史上所从未有过的。随着城镇化的推动和发展,中国可耕地人均占有低,产业布局,特别是强健制造产业以及城市超大化的不可阻挡大趋势,对今后城市治理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以城市废弃物为例,中国近六成的垃圾都是填埋处理,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 5 亿平方米,每年造成高达 300 亿元的经济损失。此外,城镇化的推进还将对公共资源、城市生活质量和城市经济增长造成 压力,这些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数字城市正在帮助城市管理者应对挑战,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为了应对城市化带来的难题,各国大力投资建设智慧城市,并且给各城市带来了实际的效益,提升城市竞争力,包括经济增长、失业率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健康提升等。中国的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在最近几年均保持了 30% 以上的增长,其中智慧物流、智慧建筑和智慧政务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帮助城市管理者实现科学决策,精细管理,快速响应,此外,智慧医疗等其他领域则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这一切离不开政府对最基层的社区建设的关注,政府可以统筹推广“网格化 + 社区大脑”的社区管理新模式,也就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 将城市管理辖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 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相互分离的形式,并呼吁社会广泛参与。当然,要对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治理和资源配置方式,以边远地区为例,治理与资源配置要关注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产业和就业等问题,作为减贫增福的主要渠道。 


其次是要积极提升资源有效配置以及防控风险的能力。未来人口向城市群集中是大趋势,未来农村人口不断减少,长期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将会是一种常态。为此,我们需要做好资源配置对应工作。在众多挑战下 , 城市管理者要想突破传统智慧城市的限制,升级成为 “超级数字智能城市”,就要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多维度的能力,并结合自身城市实际需求,以打造更高质量的幸福社会为目标。超级智能城市需要大量的多种任务传感器,保证各种不同标准的传感器能够协同工作。


我认为这个时代工业的发展,就是一个让资产更安全、让我们的效率更高、让资产配置更优化的过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基建下数字转型对于产业转型的核心,也就是重塑产业手上的资产。数字化是一个让资产配置能够更有效、更高效,同时能够降低风险的工具。数字产业本身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我认为它只要能够与传统产业相互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那数字产业的作用就不是简单的生产力发展。


后城镇化时代,我国的就业与技能转型会有有什么新的挑战,如何应对?


当城市化接近60%时,大城市吸引人口的能力的挑战就会加剧,转而需要提升和挖掘人才的潜力。在提升城镇化率的过程中,就业和提高收入是两个关键性指标。但城镇化就业与技能转型的职业教育成为硬制约。那么,解决庞大的就业以及提高收入的主要途径是市场与创新创业,而发展现代化、数字化、创新型经济所需要的技能,树立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确保教育公平性就显得尤其重要。中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了40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现在到了二次出发的时候了,亟待转型的关键时刻。共同富裕,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新兴企业与大批的优秀的企业家, 让更多的企业承担责任,解决更多人的就业和收入问题。


城镇化发展的后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劳动者的技能转型,以帮助其适应下一阶段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众所周知,数字化和自动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因此,无论是以重复性体力劳动为代表的制造业岗位,还是需要数据输入和验证等基本认知技能的服务业岗位,需求都在减少。中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数以亿计的劳动者需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职业发展的不断重塑。技能转型要以适应后工业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们在未来的十年,有近3.3亿的农民工或将会面临工作内容被自动化取代的风险 。我们迫切需要整合政府、企业等各方力量来建立一个新的职业技能转型与就业培训的体系。从最早的劳动力到人才建设,从人才建设到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到数据人才经济发展,这其中的演变显示信息出科技与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


后城镇化时代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当下的中国又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 ,从出口 、制造 、投资拉动型经济 ,转向内需 、服务 、创新驱动型经济 。在后工业经济时代,新基建之新,首先是一种发展理念之新。它的本质,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现实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是党和国家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针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新矛盾,围绕“两个一百年”新目标而采取的重要行动。


我们都知道,为应对 2008 年全球金融风暴发起的经济投资计划, 主要是投入到了铁路、公路、机场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上面,而在这些领域中增加的投入势必会带动中游的建筑和运输等产业,以及上游的钢铁、煤炭、 原材料等产业的发展,这些中上游的产业都能够接纳大量的产业工人就业。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涉及到投资主体、部分产业的供给侧、企业活力等诸多重要环节。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0.6%,而发达国家平均在75%以上,因此,我们的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空间。随着更多的人口汇聚到城市群以及超大规模城市中。新增2亿城镇人口将会对区域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街政社区等基础设施有超出想象的需要。因此,我认为,在重视数量、速度等“硬”数据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效率等“软”成效,完善我们的经济检验指标,让新、旧基建设并举出彩。


城镇化是必然的趋势,亦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大城市的发展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中国经济发展要抓好城市化建设,特别是大城市的建设、社会治理,城市化建设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做为承载工业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空间载体与平台,城镇化要发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作用,把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持续提升生活质量以及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本质目标,与乡村振兴、扶贫战略、老龄化、智能化共振发展,遵循市场原则配置,提倡全社会共同幸福奋斗。


要实现社会化公共服务全覆盖的路程需要时间,我们目前的城镇化发展对大部分区域而言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让广大的农民享受到高质量的城镇服务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握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纵深,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新格局需要时间才能逐渐成型,我们要积极做好应对不可预测的应变能力,统筹兼顾、强化顶层设计、坚定目标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奋斗。


标签
数字经济与社会治理
分享至

张礼立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盘古智库数字经济研究院副秘书长,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秘书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