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N

当中国与世界再次相遇——盘古智库举办《再全球化: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新书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9日 阅读数: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作为全球化的内在变量,中国的崛起过程必将带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当中国作为崛起大国与世界再次相遇,旧有的全球化就必须扩容和升级,我们将迎来“再全球化”进程。

 

在此背景下,5月17日上午,盘古智库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在盘古智库香山书院联合举办了《再全球化: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新书发布会。

 

 

 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际分社社长李延玲

 

北京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范德尚

 

本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王栋,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曹德军。该书创造性地系统发展了“再全球化”的理论框架,深刻阐释了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理论支撑,并弥补中外认知鸿沟,对涉及“再全球化”的许多问题做出了大胆的预测和设想。本书一经面世便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4月13日,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曾在《这是中国的阴谋?习总说,要有也是“阳谋”》一文中引用并重点推荐了该书的导论部分。

 

 

4月13日,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曾在《这是中国的阴谋?习总说,要有也是“阳谋”》一文中引用并重点推荐了该书的导论部分

 

此外,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原副主任、原驻英国大使马振岗,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华美国学会名誉会长王缉思,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杨洁勉,盘古智库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教授时殷弘,盘古智库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退役陆军少将姚云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王逸舟等著名专家学者也对本书联袂推荐。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吕晶华

 

本次发布会由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吕晶华主持。发布会伊始,在主旨发言环节,作为《再全球化: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一书序言作者,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表示全球化带来的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因此该书的出现十分适时,引起人们对全球化的再思考,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再全球化”的概念,对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做出了深刻阐释。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对此表示赞同,并认为在“再全球化”进程中建立理论自信十分重要,该书所创建的理论框架完备,对新兴经济体引领“再全球化”进程进行了定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际分社社长李延玲认为该书的出版不仅有学术价值,还有独特社会意义,将有利于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偏见,促进西方对中国发展的客观评价,有助于引导国际舆论。北京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范德尚表示,如今全球政治格局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该书对中国参与引领全球治理进行了深刻系统的思考,这是一个非常及时、思考深入、学术素养深厚的著作。

 

 


盘古智库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教授时殷弘

 

盘古智库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退役陆军少将姚云竹

 

在嘉宾点评环节,时殷弘教授对该书提出的“全球化四大类型”概念——即“封闭型全球化、内卷型全球化、脱嵌型全球化与包容型全球化”十分赞赏,认为本书确系杰作,不仅因为论题非常重大,且因为视角新颖,论点体系颇有创见,同时表示,中国作为有自身伟大秉性和经验的、正在勃然崛起和迈向兴盛的巨型强国,已宣告要作为主角之一,为引发和促进一种更可持续、更为广泛和空前公允的全球化做出巨大贡献,本书作者以上述特征来解说为何如此和怎样如此,显然是一项非同小可的成就。姚云竹主任表示书中的理论框架完整而成熟,论证详实而充分,是一部探讨中国与世界互动模式的思想力作,同时强调如今中国的发展思路已从“改变自己,影响世界”变成了“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扬认为该书对中国引导“再全球化”路线图的远景规划启发意义重大,对人们理解“再全球化”并如何做出相应的改变很有帮助。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执行主编杨学军在对该书表示高度肯定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引领“再全球化”的关键在于改变国内不平衡问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表示该书既有历史梳理又有理论框架,是一部适宜的杰作,同时指出做好有利于中国的“再全球化”,需要对支持它的新动力来源进行更多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熊洁表示,书中提出的“全球化四大类型”概念对人们深入思考全球化问题有很大启发。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王栋

 

王栋秘书长作为本书作者,在发布会上为与会者简要概括了本书的精华内容。王栋秘书长以史为鉴,论述了全球化发展进程与中国参与现代国际秩序方式的演变,同时表示,西方国家一度认为全球化已近消亡,而世界将再次进入以地缘政治为主的秩序中,虽然总体上看目前地缘政治有回归趋势,但全球化并不会消亡,而是进入了新的阶段。王栋秘书长阐释,这一新阶段,即“再全球化”进程,是指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对全球化进程的改革,以及这种改革所产生的模式升级与扩容效应,其特征有四点:一是并非“赢者通吃”,而是各国共同塑造并制定规则;二是升级和扩容旧有全球化体系;三是这一进程是“再全球化”而不是“新全球化”,因为中国不寻求“另起炉灶”或推翻现存体系,而是希望改革和升级现有体系;四是以包容、共享、协商、普惠、均衡的方式进行发展。王栋秘书长最后总结,书中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提供公共产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其次,本书从“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阿里巴巴全球性改革、中国自贸区创新实验这四个主要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对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推动作用。最后,书中还为中国引导“再全球化”战略选择规划了远景路线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执行主编杨学军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扬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熊洁

 

本次新书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来自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论坛、中国日报、中国网、国际在线等十余家媒体记者亦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盘古智库自2016年6月成立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以来,一直积极参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并与多家全球顶尖智库联合发起“全球治理智库连线”,与国外智库开展多项联合研究并举办国际会议。其中,2017年6月,盘古智库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尼扎米·甘贾维国际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会议,该会议汇集了“一带一路”倡议沿线16国前政要共商全球治理议题,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此外,盘古智库及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者还受邀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全球治理领域的重要峰会。在未来“再全球化”的进程中,盘古智库将继续努力,为助力中国与世界的新型互动架桥铺路。

 

研讨会现场

 

附录:


《再全球化: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拥抱全球化与中国叙事

一 全球化进程与中国转向

二 中国引领新一轮全球化

三 中国特色的嵌入式崛起

四 从网状思维理解全球化

 

第二章 从全球化到再全球化

一 旧全球化的西方困境

二 “再全球化”的概念界定

三 全球化的四种类型

 

第三章 包容性发展与互联互通思维

一 中国崛起的“包容性”哲学

二 天圆地方的共生智慧

三 联结就是力量

四 构建命运共同体

 

第四章 “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治理

一 塑造“丝路新秩序”

二 搭建全球化共享平台

三 地缘政治的误解与澄清

 

第五章 亚投行助力再全球化

一 中国构建亚投行的动因

二 亚投行与传统金融机制的合作

三 亚投行模式的历史影响

 

第六章 数字经济2.0与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故事

一 阿里巴巴助推新型全球化

二 中国电商领跑全球互联网消费

三 数字经济与“新四大发明”

 

第七章 倒逼机制与中国经济特区经验

一 以开放促改革:中国自贸区的创新试验

二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经验的全球含义

三 铁肩担道义:中国推进全球治理新发展

 

第八章、拥抱再全球化时代

一 中国引领再全球化的优势

二 再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方案

 

第九章 再全球化: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

分享至